找到相关内容140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空法师答: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?

    讲的是因果报应,“信命不修心,阴阳恐虚教,修心于听命,天地自相保。”这是讲人一定要明了因果,人的一生都受因果的支配,就是讲的“宿命论”。《了凡四训》里...!命里头注定五十三岁要死,到那个时候肯定要死。遇到云谷禅师,云谷禅师明白道理,告诉他:命是有,修心能改变命运。为什么?命是自己造的,不是阎王定的,不是上天安排的,自己造的,自己造的自己当然可以修改。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5512794713.html
  • 禅的心要

         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惟宽禅师道:“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?”   惟宽:“无上菩提者,被于身为律,说于口为法,行于心为禅;应用者三,其致一也。如江淮河汉,在处立名,名虽不一,水性无二。律即是法,法不离禅,身口意合一而修,身口意皆名心也。云何于中,妄起分别?”   白居易:“既无分别,何以修心?”     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90259318.html
  • 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

      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惟宽禅师道:“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?”   惟宽:“无上菩提者,被于身为律,说于口为法,行于心为禅;应用者三,其致一也。如江淮河汉,在处立名,名虽不一,水性无二。律即是法,法不离禅,身口意合一而修,身口意皆名心也。云何于中,妄起分别?”   白居易:“既无分别,何以修心?”   惟宽:“心本无损伤,云何要修?要知道无论是垢是净,一切都要不可起念!” ...

    佚名

    |禅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1320192204.html
  • 如何修行-一个古老的西藏故事

         佛教修行的圆满,不仅靠表面的改变,如出家或诵经。甚至于连这些活动是否可以称为修行,都还有待商榷,因为修行必须修心。如果心态正确,一切行动和语言都可以是修行。但如果缺少正确的态度,亦即不知道正确的思考,纵使一辈子都花在出家读经上,还是一事无成。所以,佛教修行的第一要件就是转念。修行人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,深信因果业报,培养利他心。   真诚发心出离世间法,可以带来大喜悦。许多西藏佛教...

    佚名

    |修行|出离心|皈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07493916128.html
  • 悲心的修行次第

    这一段谈到修心如何落实的问题。依靠两种方式修持,将会出现两种结果。以修慈为例:如果最初就缘一切有情笼统地修,则检查支分时,会发现每部分都未落实,甚至对身边的亲人也没有生起真切的慈心。遇到不喜欢的怨敌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悲心|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01443626770.html
  • “心灵之旅”重庆华岩寺第六届禅修营——礼仪篇

    、佛学讲座、上供祈福法会、教授打坐、禅修等修心方法的基本常识和动作要领,撞钟祈福法会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寺院活动。 活动在法师们为营员教授佛门礼仪中拉开序幕......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“心灵之旅”重庆华岩寺第六届禅修营——礼仪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9/09391028813.html
  • 密法的学修特点是什么?

    密法的学修特点是什么?  有人称密宗是“实践的宗教”,它的学修既重教理,又重实修。强调“知行合一”。  知——转识成智(得定开慧)  行——修习瑜伽(三密相应)  即通过身、口、意和咒、印、观相应,达到三摩地的禅定,开启佛性智慧,转识成智。在修法实践上采取“双修法”,身心双修,定慧双修。修身是将五蕴之身转化为光明虹霓之身,修心是阐发胜义的菩提心。只有这样,才能即身成就。  密宗在教理的实践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444195.html
  • 凡夫具足圣人法

      临济宗善资禅师上堂:“几夫具足圣人法,凡夫不知。圣人具足凡夫法,圣人不会。圣人若会即同凡夫;凡夫若知,即是圣人,然则凡圣一致,各相互陈。”  这段话头主题在宣示“凡圣无别”或“凡圣一体”。但这是结论,如何培养这等平等智观,却是转凡成圣或转识成智一大功课。从“万法唯心”理论或从“万法唯识”理论都可研究“藏识”。有相唯识与无相唯心最大发心在:唯心派认为修心可以培养四智而悟本体;唯识派强调“自证’...

    黄炳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3254218.html
  • 拜佛也是最好的养身之道

    “直心”,直心也就是一念不起的时候,这个时候叫直心。这是最尊敬的心,这是敬心。所以我们拜佛的时候,心里面要一念不生,修心。身体在那里运动的时候,这是养身之道。 我是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一天才拜八百拜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2175152.html
  • 问:出家人托钵的意义何在?

    六尘,而面对尘欲以炼心、修心、证心之功,以达心境自在为趣向。 是故,佛制托钵其本意深广,不外乎令比丘(梵语bhiksu)、比丘尼(梵语bhiksuni)们能破除我相我执。念念不忘修行是自力的功夫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常识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1032077247.html